壹点调查|废墟探险:是冒险乐园,还是危险陷阱?
壹点调查 09:14 1896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见习记者 冯子芯
近年来,城市废墟探险悄然兴起,这是一种探索废弃建筑、废旧工厂等场所的新型探险类型。不少爱好者将其“探废”视频、图文上传至网络平台,引起大量关注,不少废弃建筑甚至成为“热门打卡地”。然而,在“探废”走红的背后,相关安全问题也应值得注意。
废旧建筑、工厂成“网红打卡地”
11月25日中午,记者来到济南市区南部的一处居民区,不远处排列着几栋老居民楼,目前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时不时有人进出;往深处走大约200米就能看见一栋废弃的小楼,小楼共有三层,窗口没有遮挡,玻璃破损,入口处挂着“餐厅”的标识。
透过一楼的铁窗可以看到,楼内堆放着一些废弃的家具,墙体已出现了破损,有几处墙面上喷绘了一些色彩鲜艳的涂鸦。小楼的外立面上贴着几张“本楼危险,请勿入内”红底白字的告示牌。
沿着右侧坡道往上走,一栋已经废弃的公寓楼映入眼帘,如同上述建筑物一样,此处也是门窗破损。
“再往上走还有一栋楼。”路过居民说,“之前晚上有很多年轻人到这里来涂鸦、爬楼。”此外,该居民介绍,今年年初时该区域有物业入驻,设置了大门和起落杆,探险者因此减少了许多。
该片区的物业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日常虽会对试图进入该片区的人员进行劝阻,但并不能完全杜绝有人进入废弃楼宇的情况,“出于安全考虑,张贴了禁止入内的告示和通知”。
随后,根据某社交平台上一则帖子中的信息,记者来到了济南北郊一处废旧厂区,这里矗立着一座已经停用的高炉。经过查询得知,该高炉于2017年停用,相关生产线也已同步安全停产。
现场,高炉四周设置的铁丝网已被撕开一个缺口,另一侧的荒草地已被人为地踩出了一条小径。高炉内部空间十分空旷,地面粗糙,散落着一些建筑垃圾。此外,高炉主体和楼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锈蚀和破损。
“这里经常有人来打卡拍照。”附近居民称,该高炉是作为工业遗产被保留下来的,但与厂区内其他闲置建筑一样,处于无人维护的状态。
除了这两处,记者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搜索关键词还能找到多处位于济南的“城市探险点”,它们多为闲置或废弃的剧院、工厂、学校等。目前,相关跟帖中仍然有网友询问具体地点并前去探索。
“现在想起来,还是有些后怕”
“城市探险”热潮并非近年才出现,早在十余年前,济南就出现了城市探险爱好者。
“现在看到网上那些探险类视频,我依然会心跳加速,那种感觉太熟悉了。”考拉如今已经参加工作多年,大学期间,他曾在某社交平台上组织过“济南城市废墟探险小组”。
提及探险初衷,考拉表示,他的探索是想感受城市历史的变迁,希望体验城市中那些被忽略的角落,寻找日常之外的不同感知。
“现在想起来还是有些后怕,当时胆子可太大了。”考拉坦言,当初自己对于结构坍塌、有毒物质这些危险毫无防备,“这类探索在某种程度上是将安全寄托于运气”。

除了像考拉这样的城市探险爱好者,因职业因素前往城市废墟的人也不在少数。
摄影师小四(化名)曾在济南从事摄影工作,城市废墟也是他的创作地点之一。“和专业影棚相比,这里免费,而且能给出完全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小四习惯通过扫街自行寻找地点,遇到合适的题材和心仪的模特,便会带着他们重返这些地点。
“现在不少人在拍摄时会选择放火或制造烟雾来营造氛围。但这种行为,我并不赞成。以此前去过的一处废弃学校为例,里面有很多木制的课桌和椅子,很容易造成火灾。”小四表示,他曾经会在网络上分享这些拍摄地点,但如今已不再分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专家:看似坚固,实则暗藏风险
就城市废墟探险热这一现象,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教授王培军指出,废弃建筑看似坚固,实则潜藏着诸多非专业人士难以察觉的风险。
“钢结构中首先需要注意的是锈蚀。”王培军介绍,长期无人维护的工业建筑,金属结构一旦因漏水等原因发生锈蚀,其强度与延性会同步降低。“延性好的结构,受力时会像橡皮筋一样先变形,给人预警。但锈蚀会使结构失去延性,可能导致毫无征兆地突然断裂或倒塌。”

另外,结构性破坏可能会引发建筑倒塌的连锁反应。“在工程领域,这叫作‘连续性倒塌’。”王培军介绍,连续性倒塌就像多米诺骨牌,一个关键构件的破坏可能会导致整个结构的连锁性坍塌,“这种情况在大型整体性结构中尤为危险”。
相比钢结构,混凝土结构衰变速度较慢,但也并非绝对安全。王培军特别指出了两类高风险“烂尾楼”建筑:一是现浇混凝土烂尾楼,这类建筑因施工未完成,存在大量未封闭的施工缝、临时支撑等问题,支撑结构随时间松动或拆除后,极易发生坍塌;二是装配式建筑烂尾楼,若楼板等预制构件仅临时安装,而未完成最终的拉接和浇筑,则存在整体掉落的风险。

提及有人在废墟建筑中放火营造氛围的问题,王培军表示,火灾对建筑结构的损害是永久性的,火灾会使钢材强度损失、变形,使混凝土爆裂、截面尺寸减小。“这些损害都是不可逆的,建筑外观可能完好,但承重强度已大幅削弱。”
“进入废墟之前,一定要经过专业人士的风险评估。”王培军强调,废墟中除了结构风险,还存在老化电路、跌落洞口等无数难以预见的危险,“有些情况我们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做出判断,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
责任编辑:冯子芯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