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你的体内,藏着一个比大脑更早介入生命调控、比肝脏更为活跃地参与代谢,甚至能暗中左右情绪与睡眠的“隐形生态系统”——它,就是你的肠道菌群。
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二科主任刘长江介绍,这个由约100万亿微生物构成的“宇宙”,其细胞数量与人体自身细胞相当,而基因总量更是人类基因组的数百倍,因此被誉为人体的“第二基因组”。
肠道菌群,不只是“帮消化”
很多人以为肠道菌群的作用仅限于“助消化”,其实它的功能远不止于此:
1.消化吸收:分解膳食纤维,产生短链脂肪酸(如丁酸),为肠道细胞供能;
2.免疫防御:训练免疫系统识别“敌我”,70%的免疫细胞位于肠道;
3.合成维生素:制造维生素K、B1、B2、B12等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的营养素;
4.调节代谢:直接影响脂肪储存与血糖稳定,是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关键因素;
5.影响情绪与大脑:通过“肠-脑轴”影响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的合成与代谢,与焦虑、抑郁、失眠甚至孤独症密切相关。
科学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就像一个“幕后指挥官”,通过代谢产物与全身器官“对话”——这就是近年来大热的“肠-肝轴”“肠-皮轴”“肠-免疫轴”等概念的由来。
当“宇宙”失衡:菌群失调
然而,这个微妙的生态系统极易被打破。以下因素都可能导致菌群失调:
●长期使用抗生素
●高糖高脂低纤维饮食
●慢性压力与焦虑
●睡眠紊乱
●环境污染
一旦失衡,有益菌减少,条件致病菌(如某些大肠杆菌菌株)和有害菌(如艰难梭菌)过度繁殖,肠道屏障受损,“肠漏”(即肠道屏障通透性增加)发生——毒素和炎症因子进入血液,引发全身性低度炎症。
菌群失调,不只是“拉肚子”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肠道菌群失衡不仅是腹泻、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消化问题的重要诱因,还与以下全身性疾病密切相关:
神经系统: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癫痫等;
精神心理:抑郁症、焦虑症、孤独症、失眠等;
代谢疾病:2型糖尿病、肥胖、脂肪肝等;
皮肤病:银屑病、湿疹、痤疮等;
免疫与感染相关领域:过敏、哮喘,以及由耐药菌引发的感染问题等。
可以说,肠道健康,就是全身健康的基石。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肠道菌群“崩了”,我们能“修复”或“重建”它吗?
有没有可能通过“移植”健康的菌群,来重塑体内的生态平衡?
一项为传统医学带来颠覆性思路的技术——肠道菌群移植术(FMT),正在蓬勃发展,尤其在对付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等方面取得了惊人成效。
下一期,我们将深入揭秘:什么是FMT?它究竟是如何将健康的菌群“移植”到患者体内,重建微生态,从而发挥治疗作用的?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