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在全国第48个“质量月”来临之际,济宁市创新推出首个质量融资增信产品——“鲁质贷·运河质惠融”,以质量信用、质量管理、质量品牌、质量基础、质量创新五大要素为核心,构建 “质量+金融” 协同联动机制,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政银协同
精准滴灌激活市场主体
济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质量发展科科长王平远介绍,质量融资增信是中央和省级层面,为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陆续推动落实的一项创新工作。今年7月起,济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邮储银行济宁市分行紧密合作,共同开展 “鲁质贷”质量融资增信联合走访活动。双方围绕 “质量信用良好、经营状况稳定、融资需求旺盛” 三大核心指标,共同梳理全市符合条件企业310户并建立台账,实现“一户一档、动态管理”。
在此基础上,双方组建12支联合走访小组,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走访,提升对接效果。截至目前,双方已在全市范围内累计召开政银企对接会18次,实现各县(市、区)对接活动全覆盖。开展联合走访26次,实地对接企业61家。已成功发放“鲁质贷”合计6280万元,涵盖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多个行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针对“鲁质贷・运河质惠融”企业融资需求落地方面,邮政储蓄银行济宁市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李娜介绍,针对走访中梳理出的企业需求,该行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力合作,开通了 “鲁质贷・运河质惠融” 审批 “绿色通道”。“我们优化了内部审批环节,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手续。”她举例,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的优质企业,减免部分常规审批资料的提交。同时,明确各环节的办理时限,压缩审批时长,通过内部协调和优化,大大缩短了时间,确保企业需求能够快速落地。
在提高额度方面,该行对拥有质量荣誉、标准创新或认证达标的企业,给予差异化授信方案。对于获得省市级质量奖、好品山东等荣誉的企业,充分考量其质量优势和品牌价值,适当提高授信额度上限。此外,还会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资金需求规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合理确定授信额度,满足企业扩大生产、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多方面的资金需求,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多维推进
构建质量金融生态圈
为推动“鲁质贷·运河质惠融”质量融资增信工作走深走实,济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国梁表示,全市将重点从三个维度深化推进,力争将其打造成为服务济宁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
实施“扩面提质”专项行动,构建质量融资增信新生态。改变“等企业上门”为“送服务上门”,主动扩大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在“扩面”上,将逐步拓宽质量效益型企业的认定和走访范围,不仅关注现有的质量奖获奖和品牌企业,更会将视野延伸至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优势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的标杆企业以及具备显著质量管理和创新能力的高成长性中小企业。通过建立动态的企业数据库,联合各职能部门和县市区进行系统性选育,力争实现对全市质量优势企业的精准识别和覆盖,让更多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在“提质”上,济宁将积极探索“质量诊断+融资增信”融合服务新模式,组织质量专家、技术机构和金融顾问组成联合服务体,深入企业开展“一对一”的质量诊断和融资辅导,实现“融资”与“融智”相结合,赋能企业全面提升内在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推动产品服务优化升级,打造客户体验新标杆。济宁将与合作金融机构深度协同,推动“运河质惠融”产品迭代进化。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差异化需求,探索开发基于不同质量要素的专项信贷产品。同时,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上提供更具竞争力和灵活性的组合方案,更好地匹配企业的生产经营周期。服务流程更优化,将协调金融机构推动线上化、智能化服务,借助大数据和金融科技手段,优化申报、审批、授信流程,压缩办理时限,打造体验更便捷、响应更迅速、放款更高效的融资通道。
强化跨部门协同联动,凝聚政策落地新合力。“鲁质贷·运河质惠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才能释放最大效能。“下一步,我们将联合市金融办、人民银行、金融监督局以及各大银行机构,建立定期调度、信息共享、问题共解的工作机制。”胡国梁说。通过定期会商,共同解决政策落地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在风险管理、信息互通、监管激励等方面形成更多共识和突破。同时,将加大政策的宣传解读和培训力度,共同推动质量融资增信工作在济宁市落实落地,真正把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发展实效。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