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笔墨|以初心探创新,用科学向未来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9-16

“寻初心 悦科普,探创新 向未来”,这短短十二字,道破了科普的本质与使命。全国科普月的如期而至,不仅是一场集中的科学传播活动,更像是一次全民的“科学唤醒”——它邀请我们重拾探索世界的初心,在轻松愉悦的科普中触摸创新脉搏,最终汇聚成推动社会向未来迈进的磅礴力量。

科普是唤醒科学初心的“钥匙”。从孩童仰望星空时“星星为什么会亮”的追问,到成年人对“AI如何改变生活”的好奇,对世界的探索欲本就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初心”。但随着生活节奏加快,许多人渐渐将这份好奇藏于日常琐碎,甚至对前沿科技心生距离感。全国科普月恰恰打破了这种隔阂:社区里的科学实验秀,让孩子们亲手操作电路、观察化学反应,把课本知识变成触手可及的乐趣;线上的科普直播,用通俗语言解读量子计算、航天探月,让成年人也能轻松读懂“高精尖”。当科普变得“悦人”,人们便会重新拾起那份探索初心,主动走进科学的世界。

科普更是点燃创新火花、通向未来的“桥梁”。创新并非科学家的专属,而是建立在全民科学素养基础上的“集体智慧”。正如袁隆平因目睹饥饿而立志研究杂交水稻,许多创新的起点,都源于对生活问题的科学思考。全国科普月通过展示科技成果(如新能源技术、智能医疗设备),让公众看到“科学如何改变生活”——当人们了解到光伏板能让荒山变“电站”,智能手环能监测健康数据,便会从“被动接受科技”转向“主动思考创新”。或许是学生因科普活动萌生科研梦想,或许是普通人因了解科技原理提出生活小发明,这些微小的火花,正是未来创新的种子。

全国科普月的意义,从不只在于“一个月”的热闹,而在于让“寻初心、悦科普、探创新”成为常态。当科普融入日常,当每个人都能带着探索的初心亲近科学、拥抱创新,我们的社会便会充满向未来迈进的动力。毕竟,科学改变生活的背后,是无数人对世界的好奇与热爱;而通向未来的道路,终究要靠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来铺就。

(作者 袁宇晴)

责任编辑:董丽霞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