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民营商业航天公司首次批量研制卫星遨游太空,当民间资本控股的高铁飞驰在神州大地,当434.6万户新设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国民营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与韧性,在高质量发展的壮阔航程中破浪前行。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民营经济用40多年时间完成了从“小不点”到“大块头”的华丽转身,成为中国经济版图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
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为民营经济发展铺设了快车道。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正式施行,犹如一颗定心丸,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从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减至106项,到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从推广双盲评审减少人为干预,到支持民间资本控股高铁、核电等重大项目,一系列真招实策,让非禁即入真正落地生根。上半年全国新设民营企业同比增长4.6%,“四新”经济企业占比达40.2%,这些数字背后,是政策春风化雨般的滋养。
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锻造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在山东,民营制造业企业以链式思维推动转型升级,从传统产业到未来产业,从“大象经济”到“链群生态”,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活力。放眼全国,民营企业已不再是低端制造的代名词,而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34家入围世界500强的民营企业,220多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每年占全国企业九成以上的研发投入,这些数据生动诠释了民营经济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关键作用。从量子科技到空天信息,从智能农机到绿色制造,民营企业的创新足迹遍布新质生产力的每一个前沿阵地。
市场环境的持续优化,培育了民营经济茁壮成长的沃土。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也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深入推进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完善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这些举措如同精准滴灌,让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充分涌流。特别是招投标领域的改革,通过远程异地评标、双盲评审等创新做法,让阳光交易成为常态,为民营企业参与公平竞争扫清了障碍。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数据显示,正在向民间资本推介的项目总投资额达10.28万亿元,这既是市场信心的体现,更是发展机遇的绽放。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从两个毫不动摇到三个没有变,党中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一以贯之;从专精特新到单项冠军,民营企业的成长路径愈发清晰;从国内大循环到国际大市场,民营经济的舞台更加广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企业个体的成长史,更是一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缩影。当政策红利、创新动能与市场活力汇聚成潮,民营经济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这,既是历史的必然,更是未来的召唤。
(作者 王宇)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