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坊|从封禅到艺术

书坊 昨天14:28

文|蔺时工

从前有座山,山下有座庙,庙里有座大殿,大殿里有幅壁画。这座山是泰山,五岳独尊,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这座庙是岱庙,与北京故宫、曲阜三孔、避暑山庄并列中国四大古建筑群;这座大殿是天贶殿,不同凡响的恢宏格局,九五至尊;这幅壁画是“启跸回銮图”,宏大的宗教叙事,精湛的艺术手法,是泰山文化艺术的瑰宝。

《启跸回銮图》局部

壁画以宋真宗赵恒封禅泰山为蓝本,将帝王封禅仪仗转化为泰山神出巡的宗教叙事,成为宋代皇家礼制与封禅文化的直观载体,是古代礼制“国之大典”的活化石。

《天贶瑰宝艺术华章:岱庙〈启跸回銮图〉导读》

刘玉沛 主编

山东人民出版社

《天贶瑰宝艺术华章》一书,诠释了《启跸回銮图》以艺术与历史文化互为表里、以宗教信仰为灵魂,既是华夏礼乐文明的视觉史诗,又是泰山“天人合一”精神的永恒象征。其多维度的价值,使之成为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之大典”,不可或缺的“活态密码”,为研究古代礼制、宗教仪轨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图像资料。而从文化意义上来讲,“东岳大帝”泰山之神被奉为壁画主角,其出巡场景彰显了道教中“沟通天人”的神圣职能,强化了泰山作为“帝王告祭之地”的宗教地位。

本书不惟典籍,不惟前人,不仅关注了壁画“宝马雕车香满路”的名场面,也顾及到了壁画“灯火阑珊处”的小篇章;不仅有显而易见的正面描述,也有精微妙绝的细部特写;既有历史再度叙事的纵深,也有慧眼独到的新发现、新见解,还有“大胆怀疑,小心求证”的自圆其说。

本书注重壁画与环境的共生性,从多个方面阐发《启跸回銮图》以天贶殿建筑壁面为载体,线性表达与色彩铺陈完美结合,使创作与空间环境有了深度的契合,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在空间上,启跸与回銮分绘,两种叙事场景呼应,其实是一个有机整体。环境适应性更不言而喻。同时作为环境艺术,壁画兼顾了宗教艺术与大众审美的功能性,传递出文化交融的公共价值。

作为研究成果之一,本书重点论述了《启跸回銮图》承载文明记忆,以及题材与风格映射的时代风貌。壁画用艺术表达的既是祭祀典礼,如赫赫仪仗是皇家的行头;又是神仙的风云际会,各路神明按照宗教的构想,鲜衣怒马,吴带当风,威严逍遥;同时又展现了世俗生活、亭台楼阁、山石花木以及引车卖浆者流,流风所及,充满百姓民间的思维。其历史与文化、艺术叙事,次第铺陈,层层解构,高潮迭起,开阖自如。

本书重视《启跸回銮图》通过线条、色彩与构图传递的深层意涵的研究。就其视觉冲击而言,壁画色彩绚丽,五彩争辉,令人眼花缭乱,由色彩迷幻继而转换为神话玉宇琼台的思维;布局疏密相间,恰到好处。缥缈的环境里,琳琅满目,各色人物动物,音容姿态呼之欲出;各种冠带服饰,衣袂蹁跹;全副仪仗,威武森严,旌旗遮天蔽日,号角鸣镝连云;整个画面俯瞰、平视、仰视,无不极尽夸张的合理,炫耀的舒适,让人肃然躬逢其盛。视觉冲击的加持,使壁画的文化艺术价值陡增。

丹青不老。但是《启跸回銮图》业已存在了上千年,在泰山文化的研究当中,有所忽略,其文化艺术价值的专门研究,没有形成体系,研究成果薄弱,星点散见于若干典籍。《天贶瑰宝艺术华章》一书的问世,填补了这项空白,首次系统、全方位地引导并披露了天贶殿壁画研究成果,新意迭出,使壁画再度重光,脱陈出新,散发出熠熠光辉,其研究探索,为泰山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作出了贡献。

责任编辑:曲鹏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