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培尧
在文学作品中,“故乡”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地理意义上的起点,也是人生追求的灯塔。然而,《有故乡的人》作为一本关于“故乡”的文集,一改传统的思乡套路,以“还乡”和“漫游”为双重视角,将故乡从地理空间升华为精神原乡,既是对个人记忆的深情回望,也是对现代化进程中集体乡愁的深刻反思,在反思中完成对乡土情结的祛魅,作者始终保持着对“还乡病”的警惕,以清醒的感情回忆往昔的点滴,他从故乡汲取到的更多是前行的能量。
《有故乡的人》
且解金龟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以“还乡”与“漫游”为主线,揭示了乡愁的多重维度——它是逃离的动力,也是回归的渴望;是记忆的温床,也是到不了的远方。书中的文章写作时间跨越20年,虽然风格不尽统一,仍能从文字背后,读出作者始终以写作的方式与外界争夺自己的状态,如同作者笔下所写:“于是,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觅一个具体而微的地点,来容纳剩余的生命。”
“还乡”是作者对故乡最直接的情感表达,在作者的笔下,湘中丘陵这个故乡充满着美好的回忆,慈爱儒雅的爷爷、智慧正直的父亲、和蔼质朴的母亲、教泽流芳的恩师等等,这些人温暖了他的人生,让他在未来面对荆棘仍可坚定向前。马桥小镇、双溪、铁塘、清花河这些记忆载体,则承载着作者的童年和快乐,田野里的奔跑、锄头落地的声音、汗滴入土的劳作、清花河畔的放牛娃……这些细节构成了作者对故乡的最初认知,也成为他日后乡愁的源泉,更让读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书中细节的描绘让人难以忘怀,在《酿酒的母亲》一文中,母亲酿酒的过程被赋予了仪式般的庄重,每一个细节都浸透着生活的智慧与人情的温度。一个做事认真又智慧过人,勤劳厚道又生性耿直,面对粗粝生活又保持高贵灵魂的父亲形象通过《父亲和他的一砖一瓦》跃然于纸上。在《乡雪》里,作者用诙谐的画笔描写了雪中戏狗的场景,又通过雪引出了在大学求学时请假考研的故事,叙事简洁、言辞生动,将人性中柔软的地方表露无遗。这种对故乡的书写,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精神原乡铺展在读者眼前。
如果说“还乡”是对记忆原点的回归,那“漫游”则是当代人肉体与精神漂泊的无奈,作者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勾勒出一个探求生命真谛、热爱生活的“自我”。
作者言道,一直以来他的焦虑、痛苦和纠结,以及快乐、满足和自负,都来自于努力成为一个自己想成就的人。诚然如此,每个人穷其一生都在追求这个目标,只是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断向现实妥协,逐渐忘记了初心。在这里,我仿佛读出了李白和鲁迅的交错感。《失眠手记》中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作者说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师长或领导,温和或严厉,而共同点都是出于公心奖掖扶持,让人感恩铭记,并立志成为同样的人。幸运的是,恰好我也遇到过这样的领导和师长,帮助我成长并真心为此感到骄傲。
项飙所说的“悬浮世代”跃然于脑海——我们既不能全然退回乡土,又无法彻底融入都市,于是每个春节都成了短暂的着陆仪式,在享受不足十日的团聚之后,收拾行囊再次奔向远方。或许某一刻,那些被装入行囊的归乡之情,会在某个加班的深夜突然苏醒,化作键盘上跳动的字节,或是PPT里某个关于乡村振兴的脚注,在片刻回忆故乡的美好后,继续前行。
“人生如逆旅,远看是漫游,近看是回乡”,作者不仅为本书写下诗意的注脚,更道出了所有异乡人的生存真相:在永不停歇的迁徙中,我们终将在某个黎明抵达心灵的故乡。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