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坊|毕淑敏长篇小说《昆仑约定》:对一座山的承诺

书坊 昨天14:28

文|杨鸥

读完了毕淑敏的长篇小说《昆仑约定》。好久没看到这样荡气回肠、让我落泪的小说了。年轻的军人们在那么严酷的生存环境中,肩负着重如泰山的使命,他们的一颦一笑、欢乐与悲伤都是那么牵动人心,他们的奉献与牺牲是那么震撼人心。高原军人的爱情如亘古雪山,坚定纯净,直到地老天荒。

《昆仑约定》

毕淑敏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生活在平原的人们无法想象,在海拔近五千米的边防线上,那些军人每天都在面临生存的挑战,他们的生活环境、衣食住行简陋艰难到挑战生存极限。毕淑敏亲身经历了这种生活,将这种生活细致逼真地描摹出来,军人的奉献与崇高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细节中。高原上的冰雪淬炼的爱情浪漫与崇高并存。他们用身上取下的弹片作为定情礼物,他们煞费苦心地用电影胶片和土法制作的染色剂做成书签送给心上人。而当履行军人职责的时候,他们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读到景自连牺牲前写给恋人郭换金的信时,我不由得流泪了。他们的爱情产生于生死之交,尽管是那么炽热,但由于部队的纪律,他们不能尽情表达自己的爱。景自连在战场上为救战友壮烈牺牲后,身上留下了写给心爱的姑娘的信,信上的第一句话就撼人心魄:“我爱你,排山倒海。”这是多么浓烈的感情。作品寓宏大于细微,以文学的骨血书写崇高。让我们懂得,浪漫与崇高并不是对立的,有时是相辅相成的。英雄戴着浪漫的桂冠走进读者的心里。

无论是多么高超的技巧,如果没有真情实感的注入,作品也是苍白的。对于作者毕淑敏来说,《昆仑约定》是一部生命之书,熔铸了她的生命和心血。她是以满腔的爱来塑造这些军人形象的。她说:“在这本书里,活跃着我的战友们,他们为了祖国的安宁,贡献了自己血气方刚的年华,贡献了自己一往情深的男女情愫,贡献了自己滚烫炙热的鲜血,贡献了每个人仅有一次的生命……他们那样年轻,那样朝气蓬勃,那样踌躇满志,那样俊美无俦……他们所向披靡、义无反顾地守卫着曲折的边境线。”这部作品为高原军人留下了一份独一无二的历史档案。毕淑敏有这样的经历,她用自己手中浓墨重彩的笔写出了这份经历。这个题材在她心里放了很多年,却迟迟不敢动笔,只恐自己技艺未臻精纯,写不出浩荡山河的壮美和战友们的音容笑貌。在年至古稀的时候,她投入全身心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她说这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小说:“我终于完成了对一座山的承诺。不辜负这座山,是我对自己许下的心愿。”

作品既有丰富真切的细节,也有扣人心弦的故事。作品中那些军人的命运吸引着读者欲罢不能地读下去。部队生活不是真空,也有复杂的人际关系。作品并不回避矛盾,不虚美,不隐恶,书中也写到一些假公济私的军队干部,还有沽名钓誉的干部子弟。作者手中的笔是有力度的,有弘扬也有鞭挞。巍巍昆仑山是地质上的高地,也是精神上的高地。

70岁的毕淑敏,借这部小说的书写,潜入十六岁半的心灵。这部作品以今人的眼光观照那段历史,不仅打动了同龄人,也引起年轻人的共鸣,一个年轻的网友留言说:“722页,65万字!哭到不能自已。”

小说最后写道:这里的故事,只有云知道。如今,每个读过这部作品的人,都知道了这个令人难忘的故事。

责任编辑:曲鹏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