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 边浩玥 陶金 通讯员 颜哲
清晨六点,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兴福镇主干道上已车流如织。大货车满载不锈钢板材与成品厨具驶向全国各地,挂着各省牌照的小轿车里,天南海北的客商们带着定制需求寻找合作厂家。街道两旁,密密麻麻的厨具招牌组成了一道独特的工业景观,空气中弥漫着金属切割与焊接的气息。
在这个仅有52平方公里的黄河滩区小镇上,兴福户籍人口数仅4万却聚集着超过2800家商用厨具企业,其商用厨具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0%以上、年产值超300亿元。全国每10台商用厨具中,就有4台产自这里。小厨具如何成为这里的大产业?
“中国厨都”的创业传奇路
厨具产业作为兴福镇的富民产业,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兴福镇已然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商用厨具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厨都”,但兴福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了几十年的风雨兼程与创新变革。
兴福镇商用厨具发展起源于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80年代初,兴福镇还是博兴县出了名的贫困乡镇,资源匮乏、产业空白。以博兴县兴福镇赵赵村王志华为代表的一茬茬创业者,从简单的修制笼屉起步,逐步转向铝制厨具的生产制造,就此点燃了民营经济的星星之火。4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博兴厨具人创新实干,推动产业实现从“零敲碎打”到“机器换人”,从“贴牌加工”到“自主研发”,从“家庭式作坊”到“现代化企业”的华丽蝶变,上世纪90年代曾以民营经济“兴福现象”闻名中外,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不锈钢商用厨具生产基地,拥有“中国智慧厨都”“板材之乡”“会展名城”三张城市名片。随着大量企业的兴办,兴福镇吸引了近4万名外来打工人,外来人口数量几乎和当地居民数量持平。
自2006年起,中国(博兴)国际厨具节已经成功举办了19届。如今,中国(博兴)国际厨具节已成为与上海、广州厨具博览会齐名的专业展会之一。作为中国厨具行业的“风向标”,现已发展成为江北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高端商务平台。产品几乎涵盖商厨行业的全产业品类。此外,致力于生产智能化、产品智慧化、场景互联化,研发出万能蒸烤箱、绿云灶、互联网冰箱等智能运维、远程控制产品等10余类,产品附加值大幅提高。
从制造到智造 智慧厨房与传统烹饪场景的深度融合
中午饭点临近,快餐店选择定制菜单并启动自动炒菜机或者万能蒸烤箱,一道道美食快速出锅;消费者前往快餐店,要一份菜和主食,在结账台通过餐台的智能识别,自动算出金额……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传感器等技术与传统烹饪场景的深度融合,实现烹饪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与个性化。如今在博兴,随着技术的成熟与消费需求的升级,这一场景已从概念逐步落地为现实。
作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博兴商用厨具产业正逐步迈向智慧化、数字化、高端化。随着餐饮连锁的兴起,餐饮行业对商用厨具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元,对于商用厨具生产商来说,无疑又是一个新机遇。2017年开始,金佰特着手研发智能绿云系列炉灶。“我们把炉灶的火力形成了标准化,大小火可视,可以定标准,另外这台设备可以远程去控制它的开关。包括这些设备的运行情况都可以远程控制。”山东金佰特商用厨具有限公司销售部长赵飞腾介绍,这款炉灶一经上市,就受到了广泛好评,也是从那时开始,金佰特对智能商用厨具有了更多的关注,从单品的智能化延伸到整个后厨整体配套智能化。
走进山东金佰特商用厨具有限公司的展厅,通过城市生命数字厨房显示大屏,厨房用水用电,厨房环境温度、湿度、噪音,设备温度、使用时间等情况一目了然。近年来,金佰特正全力打造中国首家“城市生命数字厨房”,集智能化设备、物联网、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于一体,可以通过各种场景的应用,提供全方位的智慧食堂管理解决方案。
近几年,金佰特研发的万能蒸烤箱备受市场欢迎。这种万能蒸烤箱被嵌入物联网系统,这不仅使企业摆脱了远程监控、数据传输等核心控制件依赖进口的历史,同时也让金佰特成为国内首家拥有商用厨具核心控制件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司。据介绍,万能蒸烤箱可以类比成家用智能炒菜机,炒菜时,只需要根据提示放好标准化的料包,在某一个阶段需要什么样的温度,什么样的湿度,都已经调配好数据,一键式完成炒制。万能蒸烤箱储存了百余道菜品,并可以根据需求量身定制。
无独有偶,在山东京都厨业有限公司也正在经历着一场厨具产业的升级蝶变。近年来,商用厨具需求多元,产品更新迭代快,面对复杂的市场需求和产业未来发展方向,京都厨业聚焦智慧化、数字化生产,对商用厨具进行升级改良。京都厨业电磁事业部部长邵腾介绍,通过智能互联、传感器及数据算法,根据设备运行时间、能耗、菜品制作数量等,为客户提供能耗管控数据与措施。邵腾表示,目前正在与青岛理工大学合作研发焊接机器人,解决异形定制加工难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发展效能,突破关键领域技术难题,为未来的市场竞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距离京都厨业3.4公里外的山东渲凯厨业有限公司,智能自动化生产线飞速运转,这家以生产调理类和工程配套产品为主的商用厨具生产商,正在尝试通过设备升级来提升企业竞争力。
半年前,渲凯厨业引进了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用总经理付焕杨的话来说,显而易见地就是效率的提升。以往生产大多靠人工,制作出来的产品存在误差,而这条智能自动化生产线从进料到产出,只需要一个人揭开膜,运送成品,其余工序都只需要输入好产品参数,依靠机械臂操作。付焕杨说,以生产不锈钢柜体门板为例,一条智能化生产线一天可以生产1000多张,效率得到了极大地提升。“讲究效率极为关键,现在竞争大,价格透明,通过自动化生产线生产出来的产品,无论是1000台还是200台,都是一个质量,质量稳定效率高,交货及时,就是我们企业的竞争优势。”付焕杨说。
目前,“中国厨都”正在掀起新一轮的科技变革,博兴县兴福镇坚持提升产业竞争力,着力培育现代产业新体系。用好工匠学院、产业链博士团、山大智能商厨学院、商厨科技小院、未来厨房装备产业创新研究院,深入应用“博兴·中国商用厨具高质量发展指数”,依托产业大脑实现全链条质量管控,强化“中国厨都”质量标准话语权,打造质量强镇。用科技赋能商用厨具产业建设,实现数字技术与商用厨具产业深度融合,推动链主企业加速成群、塑成优势。
加速锻造“世界厨房”引擎
6月18日,莫桑比克SPI公司的路易斯带领他的团队,直奔兴福镇金佰特商用厨具有限公司,在这个远离海岸线的小镇,此次的深度交流为双方在厨具产业领域的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以上是国际公司来兴福寻求合作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厨都”为进阶“全球厨都”而走下的扎实步伐。
据了解,兴福镇生产的商用厨具已出口至美国、英国、法国、韩国等50多个国家,并曾服务于北京冬奥会、卡塔尔世界杯等重大国际赛事。
每年10月的中国(博兴)国际厨具节,是兴福镇的“全球秀场”。3天展会吸引数万名客商,交易额超百亿元。在去年举行的第19届厨具节上发布了“博兴·中国商用厨具高质量发展指数”,标志着其从“制造基地”向“标准高地”的跨越。
在2025年厨具行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山东省厨具协会会长王炳森表示将进一步增强行业凝聚力,推动技术创新,帮助企业把握市场与政策,剖析发展痛点,培育新模式。
今年3月,山东厨具协会组团参加上海国际酒店用品展,金佰特的万能蒸烤箱、速集的智能配件平台等成为焦点。
当定制化生产已成为兴福厨具征战国际市场的利器,当地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海外布局。兴福镇火车站已建成运营,总投资1.4亿元,集仓储、贸易、配送于一体,年货运量突破40万吨,节省运输成本15%;正在建设的中国智慧厨都国际厨具交易中心综合体项目占地116亩;博兴县商务局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建成4个海外仓,并对自建和租赁海外仓给予资金支持。
“我们的目标是让‘中国厨都’成为‘世界厨房’的核心供应商。”兴福镇党委书记王兆建表示,随着中欧班列(齐鲁号)开通和跨境电商政策落地,当地正谋划建设“厨具出口产业园”,推动更多“兴福制造”融入全球供应链。
年轻创客引领智慧升级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兴福镇每年引进300多名专业人才,并持续引进数字化、信息化、绿色低碳领域的高端人才。
“我们与山东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共同成立智能厨具产业研究院。”当地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投入带来了显著回报——兴福镇每年商用厨具相关专利就有100多项,企业研发设计水平不断提升。
一批“厨三代”的回归为产业注入新活力。90后创业者王增康继承祖辈事业后,成立了道特科技公司:“用所学的专业助力传统厨具行业智慧蝶变。”
无独有偶,越来越多的年轻企业拔地而起。走进山东速集厨房配件有限公司6000平方米的采购区,仿佛进入厨具“器官博物馆”:大到电路集成面板、压缩机,小到电源按钮、螺丝钉,上万种厨具配件排列有序。总经理王军指着一面墙的螺丝样本说:“仅厨具螺丝就有2000多种,年配件需求量达120-150亿元。”
这个2023年12月成立的配货平台,是兴福镇商厨产业链“延链+补链”的关键一环。通过集中采购,平台获得了议价优势,为生产企业节省了15%以上的成本。
“山东商用厨房设备集群化突出,但厨房配件采购分散,供需链散乱差,缺乏标准化生产。”速集厨配创始人团队在深入调研后发现了这一行业痛点。
“采用现代化超市的管理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商品的运营,争取在三年之内打造成为国内商厨配件一站式供应平台,五年之内成为中国商厨配件标准化引领者。”山东速集厨房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军告诉记者。
一位来自江苏的厨具生产商告诉记者:“以前采购配件要跑十几家供应商,现在在一个平台就能找齐所需配件,效率提升太多了。”
上述提到的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为速集厨配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中,速集模式正推动传统厨具产业向“互联网+制造+服务”转型。
博兴县厨具产业从“零敲碎打”到“机器换人”,从“贴牌加工”到“自主研发”的转型历程,是中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作为后起之秀,速集厨配正成为强链、补链、延链的厨具产业链新生力量。“我们聚力推进成为厨具产业链的贡献者,为中国厨具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王军的话语中透露着坚定。
“链主制度”带动行业发展
如此多的企业密集分布在一个小镇,如何实现健康发展?兴福镇探索出独特的“链主制度”。
据了解,当地从2020年开始实施产业链规划:“确定6家企业作为链主企业,带动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这2800多家企业被科学划分为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形成大企业带动小企业的良性循环。
链主企业科宇厨业副总经理魏其鹏分享了实际操作模式:“完成一笔大订单,我们能一次性安排近10个小企业协同完成。从研发生产到后期物流,带动整个行业发展。”
这种集群效应极大提升了国际竞争力。速集厨配平台负责人王军算了一笔账:全镇厨具配件年需求量达150亿左右,集中采购带来了强大的议价权,为生产企业节省了大量成本。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