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列的温暖答卷!山东省残疾人事业“十四五”发展成就巡礼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7-28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 赵子喆 通讯员 李英杰 李帅毅

当“十四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在齐鲁大地徐徐收卷,一份饱含温度与力量的厚重答卷格外璀璨——这便是山东省残疾人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的五年华章。五年来,全省上下将残疾人事业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精心擘画、全力推进,不仅圆满完成国家《“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重点任务及102项重大工程,更将《山东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庄严承诺,化为了惠及残疾兄弟姐妹的生动实践。一张张日益密实牢固的基本生活保障网,一套套不断健全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一条条坚实有力的合法权益保障之路,共同托举起残疾人群体显著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让“平等、参与、共享”的阳光普照齐鲁大地每个角落。

筑牢民生之基:基本保障网越织越密

山东始终将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作为重中之重,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与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平均标准稳步提至194元/月与172元/月,较“十三五”末增幅分别达38.6%与39.8%,惠及57.7万困难同胞与133.1万重度残疾人;高效运行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精准研判52.9万条残疾风险预警信息,及时帮扶13万特困残疾人与14.6万遭遇临时困境者;遍布全省的2000余处“如康家园”,集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社区康复、助残服务于一体,服务残疾人3.3万余名;创新“补贴+服务”托养模式支撑年均1600余家机构服务12.5万人次,助力5万老年持证残疾人安享晚年,青岛即墨区“寄宿托养+居家服务”模式成效显著。

(2023年12月,全省助残“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工作现场会在日照市召开)

(在威海国际海水浴场举办心智障碍青年沙滩风筝文化节)

点亮希望之光:康复教育融合并进

山东系统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残疾预防、精准康复与融合教育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残疾预防五大行动,累计开展宣教活动5万余场次,覆盖人群超5000万人次;五年为21.5万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为逾万名听力、肢体及唇腭裂儿童实施免费手术,670家定点康复机构构筑特色体系;提供基本康复服务845.2万人次,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试点覆盖97%县域,培训康复技术人员4万人次;辅助器具适配创新“实物+补贴”双轨并行、“齐鲁云采”线上赋能,适配率达99.9%惠及48.7万人。融合教育之路坚实宽广,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入学安置率达100%,3万余名随班就读;113所特教学校实现学前至高中15年免费教育;70个省级随班就读示范区与622所示范校引领发展;4900余名残疾大学生在普通高校就读;158个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184个市县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构建专业支持网络。

(残疾儿童在定点机构进行康复训练)

(辅具适配工作人员为残疾儿童适配辅具)

铺就自强之路:就业创业活力奔涌

山东倾力打造多元、稳定、体现尊严的就业创业格局。落实税费减免累计减免增值税53.2亿元、残保金194.7亿元,奖励扶助就业基地与创业标兵激发社会热情;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安置(公务员定向录用43人,事业单位聘用277人),按比例就业惠及6.3万家用人单位稳定安置22万人,“帮富”“帮扶”城乡公益岗托底安置13万人,“社区微业”带动6300余人就近就业,“齐鲁手创”盲人按摩品牌店达205家,汇聚全省新增残疾人就业18.5万人;依托70家职业培训基地培训14.6万人次,承办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并勇夺团体第一;“山东省助残就业联盟”提供岗位2万余个,“一人一策”帮扶3900余名高校残疾毕业生就业,助力5.8万名失业残疾人重返岗位。

(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学生学习文物修复课程)

(日照市东港区日照街道城南社区残疾人在如康家园活动)

绽放生命之美:文体事业繁荣发展

山东着力构建残健融合的文体服务体系。建成残健融合文化服务中心250余个、“如康书屋”1200余处、特殊艺术基地17个、“光明之家”79个、图书馆盲人阅览区181处,开设省市级电视手语栏目7个、广播专栏16个;“黄河魂•自强梦”文化品牌引领“五个一”文化进家庭、进社区活动惠及1.6万余户家庭,实施文化进社区项目355个;59名演职人员亮相北京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成功举办两届全省残疾人艺术汇演,推出《朝华》等影视作品。建成省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及人才数据库,共建国家残奥冰球队、跆拳道队;山东健儿在东京残奥会、北京冬残奥会、杭州亚残运会、巴黎残奥会获19金22银6铜,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斩获78金53.5银44铜、10人16次破全国纪录,成功举办第十一届全省残运会;建成89个康复健身示范点,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2900余名,残疾人健身周等活动吸引5.3万人参与,“康复体育进家庭”惠及2500户重度残疾人家庭。

(出征巴黎残奥会的国家队山东队员)

(山东残疾人演职人员亮相北京冬残奥会开闭幕式)

(以山东运动员为班底的中国残奥冰球队,在北京冬残奥会上获得铜牌)

畅通融合之桥:无障碍法治双擎护航

山东将无障碍环境与法治建设作为促进社会融合的关键支撑。健全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和专业队伍,完成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3.6万户,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县)10个,5000余个小区、城市道路及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设置率达100%;66.2万人次残疾人享受信息消费优惠,省听力言语无障碍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远程手语翻译7000余人次;出台全国首部省级专项法规《山东省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并入选年度法治为民实事,积极推动《山东省特殊教育条例》地方立法,稳步推进《山东省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司法、残联协作开展专项行动,提供法律援助1.5万人次,解答法律咨询4.2万人次。

(举办全省国家通用手语培训班)

(残疾人无障碍信息平台工作人员为在办理业务的聋人提供远程手语翻译服务)

凝聚发展之擎:组织服务固本强基

山东持续深化残联改革与服务创新,不断夯实事业发展根基。各级残联和专门协会圆满完成换届,6.1万个村(社区)残协实现规范化建设全覆盖,配备6.9万名专职委员(公益岗解决待遇1.1万余名),省、市残联全部配备残疾人领导干部;如期实现省级盲人按摩医院(主体完工)、市级专业化康复或托养设施、县级残疾人服务设施全覆盖;作为全国高效办成残疾人服务“一件事”示范地区,依托“爱山东”平台及基层窗口,累计为49万余人提供帮办代办和上门服务,经验全国推广;打造“聚力如康 共享阳光”志愿助残品牌,凝聚助残社会组织430余个、志愿者9.7万余名,年服务残疾人74万余人次;青岛入选全国首批科技助残重点联系地区,深化与科技部门、高校合作培育新质生产力,“智慧残联”建成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平台,发放加载残疾人证功能社保卡43.87万张,实现残疾人证“跨省通办”服务2.7万余人。

回望“十四五”非凡征程,山东谱写了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这五年,是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康复服务精准抵达、就业之路越走越宽、文体之花绚丽绽放、教育公平深入推进、无障碍环境持续优化、法治保障日益健全的五年,更是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的五年。这份饱含深情的齐鲁答卷,是“走在前、挑大梁”的生动实践,为山东携手广大残疾人迈向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美好明天,奠定了温暖而坚实的基础。温暖齐鲁,携手同行,残疾人事业的壮丽画卷,正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无限延展。

(深入开展“学听跟”专项活动)

(乳山市开展“牵着蜗牛去散步”志愿服务活动)


责任编辑:王国青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