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链”动产业,四级科协协同点燃齐鲁创新引擎

经济频道 07-25 1849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闫聪

近日,由山东省科协主办,省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德州市科协、省互联网传媒集团承办,科技赋能产业焕新活力经济媒体调研山东行活动赴德州相关企业、园区、院所等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科协组织通过科技服务赋能活力经济发展的成果及经验。

在山东格瑞德集团的实验室里,碳纤维新材料正被加工成轻量化汽车部件;百龙创园的生物科技产品远销海外,占据国际市场头把交椅;宝鼎重工的高端研发团队因人才政策扎根县城……这些蓬勃发展的创新图景背后,一张由省、市、县、企业四级科协组织织就的服务网络正成为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推手。 

人才“蓄水池”:精准滴灌创新根系

“科协就是我们的‘娘家’。”同济大学教授张海军坦言。从国家到县级的科协网络,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组织依托。但科协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它更是疏通人才与产业发展之间的一个枢纽。

在格瑞德集团,这条“人才通道”格外清晰。集团研究院院长马立忠回忆,在攻关“无水坝蓄能储能材料”技术时,科协主动牵线,促成了与西安交大、清华大学专家团队的深度合作。“科协的精准引荐,帮助我们快速高效地对接顶尖高校资源。”这项始于2021年的技术如果投放市场,预计催生年产值超3亿元的新增长点。科协编织的这张专家网络,将散落的智慧珍珠串成助力产业跃升的创新项链。

技术“转化器”:学会赋能产业升级

在百龙创园的生产线上,一款名为“理想型抗性糊精”的产品正批量出口。2015年,企业敏锐捕捉到国际健康食品趋势,却苦于技术储备不足。“科协所属学会及时引入专家资源,帮我们攻克工艺瓶颈。”副总经理窦光朋介绍。该产品经海外客户盲测夺冠,如今全球市场份额第一。 

类似的故事在格瑞德集团同步上演。集团研究院院长马立忠透露,科协帮助引入清华、西安交大专家合作研发“无水坝蓄能”技术,助力企业在地源热泵领域年营收超4亿元,风电设备制造跻身全国前三。 

生态“黏合剂”:四级联动激活创新网络 

“科协把创新要素优化组合,让平台交叉碰撞出转化成果。”张海军这样描述科协的枢纽作用。德州市、齐河县科协深度介入本地企业创新:组织技术交流会、推送前沿科技情报、匹配学会资源,形成“企业提需求、科协链资源”的敏捷机制。 

在企业内部,科协组织同样扎根生长。格瑞德企业科协成立12年来,构建起技术创新激励制度与科技人员关怀体系。“有形与无形之手共同推动团队成长。”马立忠强调。这种“毛细血管式”服务,正从单点突破扩展为全域创新雨林生态。 

科技强省的责任担当

从百龙创园凭借科技研发登陆科创板,到格瑞德十年磨剑成就细分领域龙头——山东科协系统以“四级穿透式”服务,诠释了“科技赋能活力经济”的实践逻辑。 

正如前不久召开的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所昭示:当科协组织将人才活水、技术火种、科技服务源源不断导入产业沃土,科技“关键变量”正加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为科技强省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底气。 

责任编辑:王世宇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