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演艺集团董事长于剑:《孔子》的影响将是永恒的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0-09-25 17.0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师文静  摄影 王鑫

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品,著名艺术家张继钢执导,山东省话剧院倾力打造的话剧《孔子》,将于9月28日在山东省会大剧院首演。

作为话剧《孔子》创作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山东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山东省话剧院院长于剑对这部戏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院团、艺术演出领域工作多年的于剑有着浓重的艺术情怀,这种情怀促使他一定要尽心尽力帮助《孔子》立在舞台上。


如今,话剧《孔子》能打造得如此成功,于剑说他为能参与其中而感到三生有幸。“话剧《孔子》让我们在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当中,找到了自己的责任和定位。”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放眼全国,关于孔子的文艺作品已很丰富。三年前你担任山东省话剧院院长期间,省话再次开始了孔子为主题的作品创作,在创作这类作品有着怎样新的着眼点?有何背后的故事?

于剑:我们过去演了很多版本的“孔子”,光省话剧院就排过好几部戏,外地还有舞剧《孔子》等。确定下来创作话剧《孔子》,历经了反复了几次的一个过程。

当年张继钢导演和他的团队来山东考察、采风时,就认为山东是文化资源大省,可书写的篇章很多,到底做什么,做成什么艺术形式,大家都交流过。最后经过多次沟通,经过几次的动摇,几次的坚定,确定做话剧《孔子》。这是因为,凡是识字的人几乎都念过《论语》,关于孔子的正史、传说也非常多,要想呈现一个人人都满足的孔子形象,这个剧太难写了,我认为想写好他这个人物是个世界性的难题。

在创作话剧《孔子》之初,我们走访时也听到了方方面面的声音,大家的声音都是积极的、鼓励的,很多人希望给这部戏出谋划策,但大家期望值越高,我们压力就越大。关于这部戏的说法越多,就容易让这部戏在定位上莫衷一是。这个命题太大了,承载的压力很大。但是,如果艺术创作是为了迎合的话,永远不可能出真正的艺术精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最终确定与张继钢导演团队合作话剧《孔子》,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张导团队的优势如何与省话、这部戏相得益彰?

于剑:这是一个有着无数的声誉和声望,创造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仍然孜孜不倦、苦苦以求、好学又严谨的团队。这个团队的创作起手就在高点上,追求的是一丝不苟,对艺术高度负责。我觉得他们是带着对孔子的仰视,对艺术负责的态度来完成这部作品。

话剧《孔子》五易其稿。据我所知,编剧们和导演都写了数个剧本,最后把精华的部分、大家最有共情、最认可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一遍遍地打磨完成《孔子》剧本的。整个创作团队,多次把专家们汇聚在一起,开会研究这个戏,包括灯、服、道、效、化所有的内容,都是反复的推敲,一次又一次地推翻,一次又一次地否定,一次又一次地肯定。这是真正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孔子的创作上,我和演员们都学到了这种精益求精、艺无止境的精神。

再比如,在排练进程中,晚上演员们都休息了,张继钢导演再领着各个部门的人一点一点地去打磨,根据排练发现了什么问题及时修改。导演每天的工作量是最大的,有一天我看到导演都累得瘫坐在椅子上。这个团队,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八个字:鞠躬尽瘁,呕心沥血。

我这两年把身边能看到的孔子相关的书籍,都阅读过了。关于孔子其人、其思想,大家都有公认的一些内容,所有的我们能找到的关于孔子能触动人的故事也好、学说也好,话剧《孔子》通过语言、艺术手法、情景等各种方法全部呈现到了舞台上。

张继钢导演团队非常棒,包括导演、编剧、副导演等,都是我们整个文艺行业中非常厉害的艺术家。他们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如此之好,是没有想到的,也只有这个团队能完成这样的艺术水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话剧《孔子》马上要首演了,您怎么评价即将呈现在舞台上的《孔子》?您认为它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于剑:各国艺术经典都是借古喻今,借之于古,用之于今,拿现在去对照过去,拿过去对照现在,让观众去感受人的不懈追求和奋斗精神。我认为《孔子》的亮点之一是成功塑造了孔子形象,这个形象非常感染人。

张继钢导演说过,我们的《孔子》是舞台艺术上概念上的《孔子》。《孔子》一定要让观众看到2571年前的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活在什么样的年代,文化格局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他的弟子们是什么样的,等等。

这部剧搬上舞台,从其艺术水准,其思想深度来看,水平很高。这部戏中有舞蹈、音乐的元素,舞蹈、音乐等成为一种道具,把春秋时期的古意、古风在舞台上呈现出来。看这部戏,我能感觉到孔子从春秋时代走到了当下,与我们展开对话,跟我们共同审视人、人的价值,共同审视社会。我们仿佛看到了先贤的智慧、道德和人生境界,就像自己在面对一个先生一样,自己则成了子贡、颜回、子路。舞台上的古风、古意,与孔子弟子们的生机勃勃,让人看得很感动。

张继钢导演说,他要写一个“多难的圣人”,看完这部剧,我就感觉真正的伟大,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孔子也说“古人云”,他的前面也有先贤,但孔子真正的伟大在于他不懈的追求,他对自己学说的传播、传承。孔子让人“高山仰止”,但不至高无上,他也有凡人的一面,他凡人的一面恰好反衬了他作为圣人的价值和地位。我看到舞台上这样的一个孔子特别得激动,他让人如此感动,如此得感受至深。作为一个中国人,因有这种圣人感到一种骄傲和自豪。

熟悉孔子的将对他更加熟悉,不熟悉孔子也会看得懂,通过这部作品能深入地学习古代圣贤和经典,所有进剧场的人都会受教。看完这部戏会发现,传统依然在我们身边,孔子依然在我们身边,他时时在鼓舞着你,激励着你,推动着你。

我在文艺院团多年来和舞台的艺术打交道,话剧《孔子》这部戏对我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很深刻地感染着我。排《孔子》这部戏,让我自己回到了原点,让我继续学习,继续被感动。整个《孔子》这部戏首先让我受教,我特别希望观众看到这部戏由此改变对生活、对事业的态度。学习传统文化,让我们永远不自傲,永远莫问前程地往前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孔子》隆重首演之后,山东演艺集团、省话将如何共同在推广上进行发力,把《孔子》传播好,让话剧《孔子》享誉全国,乃至走向世界?

于剑:山东省话剧院打造《孔子》这部精品佳作的过程中,完成了一种观念的转变、理念的转变、信念的转变,这是一部让所有人受益、庆幸的作品。我相信,推广话剧《孔子》不仅仅是推广一部作品,而是推广一种智慧,是一种精神。

《孔子》绝不简单的是一个艺术作品,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会义无反顾把它一直推广下去。这个戏不仅是山东的,他是中国的,是世界的。

我们有了《孔子》演出的详细计划,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计划、安排,这里就不剧透了。我相信这部戏也会在不断地打磨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这个影响不是时令性的,将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 

责任编辑:李睿

师文静

关于流行文化、大众文化的新鲜事,我们可以一起交流。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王鑫

快门之下 是我的眼所见及心有感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